《发现非遗之美》——京族独弦琴

京族独弦琴,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中国少数民族京族独具魅力的独弦琴艺术。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独弦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性项目。独弦琴顾名思义只有一根弦,它是以大竹管为琴体,构造简单发音丰满醇厚,音色清澈,优美动听。 京族在1511年来到这里时就有独弦琴了, 京族少不了独弦琴。独弦琴一起在伴随着我们 京族 人民,独弦琴就是京族文化标志之一。

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泛音演奏乐器,在京语中称“旦匏”,也叫“独弦匏琴”,流行于中国广西防城地区以及越南。独弦琴特点是:对音乐作品的演绎完全依靠一条琴弦和一个摇杆,通过弹、挑、揉弦、推、拉、拉揉、推揉等诸多手法来实现。作为泛音演奏乐器,独弦琴可以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,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,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,高音清晰、中音明亮、低音丰满,表现力极为丰富,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,既能描绘椰林、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,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。它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,有如诗人吟咏,富于甜美感,有着深邃的艺术魅力。

80年代以来,一些琴师对这民族传统乐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,在琴声安置拾音器,然后连接扩大器,由音箱将扩大了的琴音传输出去,这就是电声独弦琴。老式独弦琴只弹奏器乐独奏乐曲和民歌伴奏曲,电声独弦琴在保持原有的民族乐器特色的基础上,吸收了电声乐器的特点(如音域广、音色丰富等),可以弹奏器乐独奏曲、民歌伴奏曲、流行歌曲等。琴师弹奏时大多不看乐谱,全凭记忆弹奏。优秀的民间琴师,在伴奏民歌时,全凭灵敏的听觉,歌声唱出什么音,琴师就能弹奏什么音,其技巧的高超之处在于弹奏的曲子多带装饰和长颤音。

因为京族人说话的语调与独弦琴的音调非常吻合,又是祖传,因而已被演绎成了广西京族的传统乐器。 几千年来由于统治者的封闭,未经恩准而外传,必遭杀身之祸。民间艺人的保守――只以父子相传的形式秘授琴法,外人难以窥探问津,使这一乐器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而几乎绝种失传。有缘投在独弦琴大师李平门下学艺,并在旅居美国多年的周子樱,有感于独弦琴将成为绝响,因此正在海外致力于推广这们迹近失传的乐器演奏艺术,并也已经分别在美国和新加坡成立了指导中心,相信在她和弦匏琴资深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,将会让这门乐器,在海外发扬光大,为中国民族乐器大放异彩。

现代社会以后,独弦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得到了全面的改进。 最明显的进步至少有三个方面:一、是麻绳竹篾替换成钢丝弦,独弦琴的音色变得厚实而悠扬,音域也变宽阔而稳定了。正是音色和音域得到改善,已故京族艺人苏善辉在五十年代末,首创实现以独奏的形式把独弦琴搬上舞台。二、是独弦琴有了乐谱,使独弦琴音乐得到了普及和推广。六十年代初,当时的东兴民族歌舞团,开始系统收集整理京族曲谱,使口耳相传的独弦琴音乐第一次有了成套的乐谱,为独弦琴从民间登入大雅之堂创造了条件。

三、是独弦琴的科技含量提高,艺术表现力和可观赏性增强。 音乐家们经反复的实验,他们成功地用红木、紫木或棕木取代竹筒做琴身,用牛角替换竹片制摇杆,同时给琴弦装上拾音器,再给拾音器配置扩音设施,从而使独弦琴的音色变得更柔美更典雅,而声音也更清朗、更悠扬、更悦耳了。 新式的独弦琴,造型仍旧朴实简单,琴盘之上还是那一弦一杆,但质感却很精致古雅。尤其它那优美柔和的音色,更是极富表现力:既能细腻地描绘自然景象,又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。欣赏独弦琴的表演,但见指弹手扶间,且闻中琴声悠悠,你自然会沉浸入不同的音乐境界:或风平浪静, 海阔天空;或潮起潮落,波逐浪涌;或柔情似水,袅绕动人……

(责任编辑/姚泽民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)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