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史记 | 康熙南巡图中的江南往事
2020-11-23 06:58:05

    康熙南巡图中的南京街头


近日,“《康熙南巡图》文献研究展”在常州美术馆拉开序幕。《康熙南巡图》有“中华第一长卷”美誉,可资研究的地方有很多。该画卷由常熟画家王翚主笔,画的是康熙第二次南巡场景,在画卷中,不乏南京、无锡等地的身影。

本期“史说”,我们就来聊聊《康熙南巡图》背后的历史故事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

康熙六下江南

康熙二十八年(1689)三月初三晚,扬州宝塔湾。这一夜,康熙帝就睡在泊在这里的御舟之上。他已经结束了南巡的历程,正要回銮北上。

原本康熙帝只想停留一晚,但次日,“阖城乡绅士民皆跪奏曰:‘伏祈皇上鉴万民恋慕之情,暂停车驾数日。’”康熙帝顺应“民意”,当晚“御舟泊扬州府”。

能踏实地睡在扬州城里,对康熙帝来说,是一次新鲜的体验。在五年前第一次南巡时,他还不敢睡在城里,只能将御舟停泊在城外的黄金壩。五年前是1684年,距“扬州十日”39年。

顺治二年(1645),史可法保卫扬州失败,扬州城遭到清军连续十天的屠城,全城百姓几乎无一幸免。遗民王秀楚在《扬州十日记》里写道:“城中四边火起,近者十余处,远者不计其数。”

前事未远,而恰好这一年扬州府又逢水患,百姓困苦,民怨沸腾。康熙帝白天在扬州城游览了栖灵寺、平山堂等名胜,晚上只能选择驻跸停泊在扬州城外的船上。

与第一次南巡的黯淡不同,这一次南巡,康熙帝方到扬州,便见四处张灯结彩,欢迎圣驾,“顷经维扬,民间结彩欢迎,盈衢溢巷”。对此情景,康熙帝内心十分高兴,但当晚他也并未住进扬州城,而是像第一次南巡那样,仍泊舟黄金壩。之后他便往镇江、无锡、常州、苏州、杭州等地而去,直到回銮之时,因视察水患才再次回到扬州,并在此停留两晚,第一次住进扬州城。

康熙一生常常出巡,能数得着的,像三次出巡东北,多次出巡五台山,还有六次出巡江南。其中出巡五台山和出巡江南最受关注。前者是因荒诞不经的野史和小说家言,认为他是去寻找出家的父亲顺治而广为人知;后者则因江南自古为富丽之地,南巡被赋予不少传奇色彩。

其实,康熙帝每次巡幸,都会明发谕旨,对其出行目的做个说明,比如三次出巡东北,就明言说是谒陵祭祖;而六次下江南,也明说是为了视察河患。然而细究起来,其南巡目的并非那么简单。

要知道,康熙帝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第二任皇帝,1661年登基,对8岁的康熙帝来说,外有南明之“乱”,内有鳌拜之忧,另外还有搞得民不聊生的满洲贵族“圈地令”作祟。他的皇帝宝座并不太安稳。再过8年之后,翦除鳌拜、平定“三藩”、废除“圈地令”,内外政局初步安定,康熙帝才敢将南巡提上日程。

为何要南巡?康熙帝知道自己身为异族入主中原,其统治权的合法性急需认证。如何认证?谁来认证?当然是作为精英阶层的“士”。江南是文化精英的聚集地,科举人才首屈一指。据学者统计,清朝各省进士人才26747名,其中江苏2949名,居首位,浙江其次。也正是因为江南地区是人文渊薮之地,满清入关之初,这里便存在着强烈的抵抗情绪。江南士子把握着与清廷对抗的话语权,这是清廷统治者最忌惮的。有学者认为,江南地区是“一个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异质地区,对远在北京的中央来说,这是一个离不开、信不过的地区”。

康熙帝六至江南地区,虽以视察河患为名,实则不乏有亲探江南士子是否归心大清之意。

    康熙南巡图中的水西门外


拜谒明孝陵

收天下士子之心,不是那么容易的事。在南巡途中,康熙帝要展现一位明君的形象。比如在扬州时,看到百姓大张旗鼓迎接他,他心虽喜悦,但又表示这过于铺张浪费,“虽出自恭敬爱戴之诚,恐至稍损物力,甚为惜之……既不张结彩幔,朕心亦所嘉悦”。

在再次回到扬州之前,康熙帝刚刚在南京祭拜过前朝朱元璋的陵寝(康熙帝六下江南,除了第四次南巡时让他人代为祭拜外,其余五次皆亲临祭祀)。

第一次巡幸南京,康熙帝除了对土特产有兴趣,送了两种土特产回北京外,对明朝遗迹也印象深刻,在明故宫,他曾赋诗一首。诗里说,这里曾是“鸾旗列队”的皇家宫苑,如今只剩斜阳衰草,对他来说,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,要以此作为“殷鉴”。

5年后再次到此,眼前所见仍是一片苍凉景象,康熙帝再次即兴吟咏,“月落宫垣春寂寂,经过惟叹草萧萧”。

而在明孝陵,康熙帝表现得十分恭谨,他步行至享殿,行了三跪九叩顶礼,接着又到陵前行奠酒礼,祭祀完毕后,还“赐守陵人白金百两”。

1689年,距明朝灭亡不过40余年,对明朝遗民来说,时间并不久远。在康熙帝开始南巡的20年前,一代文宗林古度在南京去世。在他臂上,至死缠有一枚“万历钱”,那是对前朝的忠贞和执念。而明孝陵是朱明江山最重要的象征,明亡之后,前来“哭陵”的遗民也接续不断。

康熙帝谒陵的举动,毫无疑问,具备政治上的象征意义。结合他此前的举动,比如在山东祭祀孔子时,不顾大臣阻扰,也不顾历代帝王历来所行的二跪六叩之礼,坚持行三跪九叩之礼,其意不言自明,他这么做,定是要笼络江南民众尤其是士子之心。

同样的,在苏州时,康熙帝选择在圣恩寺驻跸。这座寺庙在明朝时便和皇家关系亲密:朱元璋曾亲召该寺主持入京;明英宗两次御赐“圣恩禅寺”匾额。康熙之所以会在此地驻跸,而不是其他地方,自然是考虑到此,他是想将这座寺庙原本就有的皇家“圣恩”,置换成大清皇家的“圣恩”,让江南百姓对大明的依恋转移到大清。

    康熙南巡图中的大报恩寺


在南京,他还去了哪些地方

康熙帝到南京是在这年的2月25日。法国传教士洪若翰见到了康熙帝进城的场景。他后来写道:“皇上坐在马背上,后面跟着侍卫和两三千马夫。整个城市出动,用旗、幡、华盖和其它不计其数的装饰物。每二十步路上就竖起凯旋门,上门覆盖着织锦,装饰着彩旗、缎带和丝结,皇上就从那下面通过。路上有无数人,但他们怀着巨大的敬意,安静得听不到一点微细的声音。”这段文字记录被史景迁引用到他的《康熙与曹寅》这本书里了。

在南京,康熙帝除了拜谒明孝陵,还去了玄武湖。当地官吏本来调用一艘华美的大船供其游玩,但被他当场拒绝了。他坐上了一只小舟,并留下了一首谈不上好的小诗:

淼淼长湖水,春来发绿波。

飞鸣下凫雁,朝暮集渔蓑。

在游湖的同一天,南京当地官吏让一位名叫王来熊的人献书,书名《炼丹养生秘书》。康熙帝对此嗤之以鼻。自明朝以来,传教士来往中国频繁,带来了西方的药物、天文、数学和新发明,其中一些人还在清廷做官。康熙奏折中出现的来华传教士就有108人之多。从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那里,他已经学到了一些西方文化知识。康熙帝对在场的诸位官吏说:“朕经史之余,所阅载籍多矣。炼丹修身长生及师巫自谓前知者,皆诞妄不足信,但可欺愚民而已。通经明理者,断不为其所惑,此等事朕素不信!”

将书掷回,让地方官吏讨个没趣。

如同在扬州一样,当百姓们得知康熙帝将于二月二十八日回銮后,在二十六日便纷纷奉上谷物、鲜果等当地特产,挽留康熙帝再住几日。康熙帝象征性地留下一撮米和一个水果。史料记载,老百姓围聚在行宫外面,再三叩请不愿离开。百姓的挽留多少带有官府组织的表演性质,但这给了康熙帝一个“圣明天子”的表演空间,他决定“再逗二日”。在《江宁驻跸并序》中,他写道:

白下回銮期已近,黔黎拥道欲何求?

多怜野老堆盘献,勉就舆情两日留。

    康熙南巡图中的观星台


第二天,康熙帝有两场活动,即去江宁教场阅兵和巡视鸡鸣山观星台。在天文仪前,康熙帝与李光地围绕天文学展开了一场交谈。

此外,南京之行,康熙帝还去了大报恩寺。

    康熙南巡图中的秦淮两岸


两年后他让人画下南巡图

1689年三月初五,康熙帝在扬州住了两晚之后,再次出发,途经淮安、宿迁、济宁、天津等地,在三月十九日终于进了崇文门,回到紫禁城。

对这次南巡,康熙是愉悦的。直到两年之后,他还念念不忘,命督察院左副御史宋骏业主持这次南巡的图绘工作。当时绘制这幅《康熙南巡图》的主要画工是王翚,绘出纸本的草图后,宋骏业呈康熙帝御览。康熙帝对初稿相当满意,遂命令画正图。经过3年有余,《康熙南巡图》正图终于完成。此图的总体设计及图中山、水、树、石都出自王翚的手笔,人物、牛马等为另一画工杨晋所画,房屋、舟车等由供奉内廷的其他画家绘制。

这卷《康熙南巡图》反映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的过程,每卷画中均出现一次康熙帝的肖像。这幅画卷一共12卷,就目前所知,和江苏有关的画卷分别为:第6卷,描绘康熙从瓜州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的经过;第7卷:江南无锡至苏州的山水、民居、城垣、店铺、舟桥、良田等;第10卷,从浙江北返过江苏句容至江宁府(今南京)的情景;第11卷,始于江宁府的报恩寺,经水西门及旱西门,画面出现有名的秦淮河,河中舟船往来,跟随康熙的官员正在登船。

这幅长卷原藏于清宫,晚清时散佚,今1、9、10、11、12卷藏于故宫博物院,余者,有4卷藏于美国、法国及加拿大等国的博物馆,1卷藏于私人手中,尚有2卷下落不明。

资料来源:

1.康熙帝南巡山东研究,梁晓婷,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9;

2.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驻跸扬州研究,田爱丽,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7;

3.《康熙南巡图》中的南京故事,周安庆 张宏,江苏地方志2015;

4.康熙第二次南巡驻跸苏州圣恩寺的政治原因,吴恩培,吴亦农,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.4

校对 盛媛媛

| 微矩阵

地址: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:210092 联系我们:025-96096(24小时)

 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

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

 苏ICP备13020714号 | 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 苏B2-20140001